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1月, 2025的文章

愛因斯坦與我

圖片
文 / 郭立昌 ( English ) 一、概述 我的正式學歷是台南市公園國民小學畢業,其他從初中夜校到研究所只能混第一名畢業而已,在校時間極短,沒有校園生活,沒有寒暑假,每天還必須繃緊神經服務一群很難伺候的客戶,全年無休的工作佔據了服兵役前的整個生活;所以,現在能想起的只有小學導師丘森然。丘老師相當博學多聞,總會講起一些名人的事蹟,某日說到二戰日本投降的原因,他提起了「 愛因斯坦 」這個人,還在黑板用粉筆寫了一個公式,說是原子彈的來源; 1979 年甫到美國,我就去普林斯頓尋訪愛因斯坦走過的足跡,也很快完成衛星接收器的開發。後來,在我們的「 富裕台灣計畫 」裡為了促進台灣產業轉型升級,決定和美日作市場區隔,根據內人丁玲虹的普世關懷理念,我們發明了「 非接觸式感應 」 (Contactless Induction) , 1986-1989 年研發初期一直拿著愛因斯坦的「 光電效應 」理論在琢磨,後來雖然因為「 光的侷限性 」而採用「 收音機頻率 」 (RF) ,發明了電商系統所需的非接觸式半導體 — 「 傳智晶片 」 (TranSmart Chip) ,卻對愛因斯坦有一些認識,他在 1905 年的創作將會再持續影響 21 世紀的文明演進。 普林斯頓吉祥物 — 老虎 二、關於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 (Albert Einstein, 1879~1955) 是出生於德國的猶太人, 2 歲時舉家遷往慕尼黑,直到 1894 年因家族企業經營遇到困難,他的父母和妹妹搬到義大利米蘭,當時 15 歲的愛因斯坦則留在慕尼黑繼續高中學業;但他對德國的教條式教育感到不滿,故在 1895 年輟學,前往米蘭與家人團聚。愛因斯坦在 16 歲 (1895 年 ) 時寫了一篇名為《 論在磁場裡乙太狀態的研究 》,旨在探索乙太 ( 當時科學家假設光波的傳播需要一種叫做乙太的介質 ) 與磁場的關係,文章的主要內容是他對物理現象的初步思考,儘管這篇文章並未對科學界產生重大影響,但它顯示了愛因斯坦從少年時期便對《 物理學 》充滿濃厚的興趣和思考能力。 愛因斯坦在 1896 年申請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 (ETH Zurich) 獲得錄取,並放棄了德國國籍以避免徵兵,成為無國籍人士。愛因斯坦選擇瑞士主要是因為當地教育體制相對開放,強調思考能力而非死記硬背,這與愛因斯坦的學習風格更為契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