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2月, 2023的文章

21世紀台灣要往哪裡去

圖片
文 / 郭立昌 經上說:「 智慧和產業並好,而且見天日的人得智慧更為有益 。」 ( 傳道書 7:11) 「 智慧產業 」是 「 一個具有衍生性價值鏈的產業;能讓產業鏈中全部的參與者,得著益處的產業 。」 立昌受邀出席新加坡 APEC 領袖會議,貢獻重建全球經濟之道 — 「 IIA-TES 」 ( 投資美國以促成經濟復興 ) , 李光耀 先生交代:「 請 向李登輝 先生問好 。」 2010 年 2 月 26 日星期五 ( 正月十三 ) ,我們抵達台北市士林區翠山莊,見面第一句話,李前總統登輝先生說:「 你們怎麼現在才來看我 ?」然後,很憂心地接著說:「 我左思右想,台灣真的無路可走 !」不過,收到拙作《 為下一代開出路 》,他即刻翻閱,指著 271 頁高興地說:「玲桑,台灣就是需要這個『 智慧產業 』!一個具有衍生性價值鏈的產業;能使產業鏈中全部的參與者,得著益處的產業。」 台灣需要《 為下一代開出路 》的智慧產業 顯然地,李前總統認為「 智慧產業 」是台灣未來的出路;其實,智慧產業的定義「 讓產業鏈的全部參與者都能得著益處 」早寫在 2001 年出版的《 國防雇員的女兒 — 丁玲虹 》第 86 頁,而且第 110 頁又寫道:「 智慧產業是台灣產業的最後一道防線 。」因為智慧產業除了傳統的「 量化指標 」毛利率高於百分之七十之外,亦準備了「 非量化指標 」具有一用即成為永遠的主顧之特性,還能「 模式複製 」,一變二,二變四,四變十六……很快就會傳遍全世界,也像護城河,退能守,進可攻,強化台灣的體質,在 21 世紀持續增加富裕台灣的能量。 2001 年的 《 國防雇員的女兒 》定義智慧產業 李前總統要內人丁玲虹解釋:「 新科技經濟系統 ( 簡稱 TES) 如何富裕台灣 ?」聽完後即刻回應:「哇,我現在知道經由『 金融科技 』的改革、全球通路的建造,台灣有出路了!」金融的英文「 Finance 」和科技的英文「 Technology 」合起來唸太長了,所以在國際會議就稱之為「 Fintech 」,隨 著我們創造的「 通用的非現金系統 」 (A Universal Cashless System) 普及應用, 金融科技 ( Fintech ) 越來越多人認識;坊間人士為顯其有學問,更加了 個「 i 」 ( 智慧的, intellectual) 在 「

公益使命目標

圖片
文 / 郭立昌 在 APEC 領袖會議裡,談到改善各經濟體的財政困境,立昌向日本代表說:「 導入我們發明的最佳實例 —TES ,升級自動販賣機即可增加財政收入,帶動衍生性價值鏈 。 」隨著各國對新冠疫情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之後,我們的倡議又被提起,希望大家能夠知道這項「 公益使命目標 」的國度復興事工之重要性。 TES  之 ”VAM & eStore” 是公益的通路 日前,日本朋友拿出一個樣品,問:「這能夠在你們發明的『 全球通路 -TES 』中賣嗎?」樣品竟然是一小包「 油飯 」 ( 150 g /b) ,我旋即答道:「 當然可以 。」他很高興地說:「 一天若流通 500 萬包,一年就有好幾十億的利潤 ---- 」由於升級之後的交易方式改變,商品的單價不受限制,可售商品範圍變寬廣,促進商品快速流通,進而帶動整個供應鏈,創造出新的工作機會。 日商問:「 這 ( 油飯 ) 可以賣嗎 ?」 不僅「 米製品 」可以快速地流通,其他生產過剩的「 水果 」也可以加工成為流通商品,從產地無縫銜接至市場,幫助生產者有出路。 過剩的水果可製成加工品流通 以前到美國參觀刺殺甘迺迪總統的地方 — 導覽員說明事發的經過: 1963 年 年 11 月 22 日 ,甘迺迪偕同其夫人賈桂琳搭著敞篷車途經德州 達拉斯的 迪麗廣場,遭兇手開了三槍,擊中後腦勺,送醫急救不治身亡,享年 46 歲;當時年方 34 歲的賈桂琳在命案現場,受到的驚嚇可想而知。 1968 年, 賈桂琳下 嫁給大她 23 歲的希臘船王歐納西斯,全球一片嘩然。同時,各大媒體開始報導「 希臘 」這個國家 —1945 年二戰之後,這個飽受戰火摧殘的國家,馬上陷入內戰;不過, 1949 年內戰結束後,自 1950 年至 1970 年,二十年期間,希臘的經濟表現相當出色,平均高於百分之七的 GDP 成長率,被稱為「 媲美亞洲的日本 」。由於希臘位於歐亞非三洲的交通要衝,戰略地位相當重要,歐納西斯靠著航運起家,居然娶得美國前第一夫人。 在 2009 年的歐債危機中,希臘宣告破產,讓全球媒體再度關注這個國家 — 許多的假象被一一揭露。希臘自從 1950 年施行一連串的公共政策 — 如貨幣 ( 德拉克馬 ) 貶值 / 吸引外資 / 重點發展化工業 / 推動觀光產業與服務業 / 大舉建設基礎設施與重建希臘城

2月2談新冠流感化

圖片
新冠疫情流感化已成定局。 防疫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 2 月 2 日 ( 四 ) 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上被問到此事時表示,新冠肺炎還是比流感、感冒嚴重,目前僅看到朝輕症化發展,但今年應該很難達到感冒化;加上目前新冠重症致死率在疫苗高覆蓋率下,仍比流感高出很多,顯示其本質還是比流感嚴重,因此今年依然需要防範,打疫苗也不能鬆懈。 日本將在 5 月 8 日 、美國將在 5 月 11 日 把新冠降級, WHO 也將在 3 個月後再行開會,預計也會有所調整;王必勝表示,台灣也可能在 5 月跟進降類 — 從第五類改為第四類。指揮中心認為未來應是會流感化,每年還是需要打疫苗。指揮中心今日公布國內新增 27,085 例 COVID-19 確定病例,分別為 26,793 例本土個案及 292 例境外移入;另確診個案中新增 74 例死亡。 日常自我防護的重點,仍然是「 戴好的口罩 」。